毛利一詞指代新西蘭原住民,一個具有獨特語言、紋身、藝術(shù)和神話的古老民族。毛利人約占新西蘭人口的15%,是世界上最繁榮的土著群體。
毛利是什么意思?
簡介
毛利一詞指的是新西蘭的土著人民,也是南太平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。
詞源
“毛利”一詞的起源尚不清楚,有幾種不同的理論:
- 古代波利尼西亞語 “maori”:意為”普通人”或”原住民”,最早由歐洲探險家用來指代該群體。
- 波利尼西亞語 “maoli“:意為”本土”,可能引用了新西蘭是這些人民的本土。
- 毛利語 “Māori”:意為”真”或”真實”,指的是他們作為新西蘭原住民的崇高身份。
文化
毛利文化以其獨特的語言、紋身、表演藝術(shù)和神話而聞名。毛利紋身(Moko)是一種復(fù)雜而有意義的身體藝術(shù)形式,象征著身份、地位和家族聯(lián)系。毛利表演藝術(shù)(Ka Mate),如哈卡舞,是能量和力量的表達。
歷史
毛利人大約于公元 13 世紀(jì)從波利尼西亞群島來到新西蘭,并在那里建立了繁榮的社會。然而,隨著歐洲殖民者的到來,他們的生活發(fā)生了巨大的變化。1840 年,《懷唐伊條約》確立了兩者之間的關(guān)系,但條約的解釋和實施卻存在爭議。
現(xiàn)代毛利
今天,毛利人是新西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他們的文化和傳統(tǒng)受到尊重和慶祝。他們積極參與政治、經(jīng)濟和社會事務(wù),保留了自己的語言、習(xí)俗和文化認(rèn)同。毛利人約占新西蘭人口的 15%,是世界上最繁榮的土著群體之一。